
成语:《斩将搴旗》
拼音:zhǎn jiàng qiān qí
繁体:斬將搴旗
斩将搴旗的意思:直接斩杀敌军的将领并夺取其军旗。形容英勇善战,能够在战场上取得重大的胜利。
用法:可作主、宾、定、状语等。
近义词:所向披靡、锐不可当、势如破竹、气吞山河。
反义词:溃不成军、一败涂地、丢盔弃甲、败兵之将。
成语接龙:旗开得胜、旗鼓相当、气喘如牛、气冲冲、气势汹汹、气急败坏、气吞山河、气冲霄汉、气贯长虹、气壮山河。
出处: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斩将搴旗,破甲兮露肉,不破者一二而已。”
造句:
1.在这场比赛中,他表现得如同斩将搴旗一般,轻松获胜。
2.他在商界的表现真的如同斩将搴旗。
3.那位将军斩将搴旗,震撼了整个战场。
4.他们的团队凭借着斩将搴旗的气势,连续赢得了五场比赛。
5.在辩论中,他斩将搴旗,无人能敌。
6.他在考试中表现得斩将搴旗,轻松获得了第一名。
7.这支足球队斩将搴旗,成为了新的冠军。
8.他在诗词大赛中斩将搴旗,赢得了首奖。
9.面对强敌,他还是能斩将搴旗,获得胜利。
10.他的战术斩将搴旗,令对手阵容大乱。
斩将搴旗的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各国争霸的战争不断。这一天,魏国与赵国的军队在边境发生了激烈的战斗。魏军的主将颜良威风凛凛,身披铁甲,手持利刃,杀得赵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此时,赵国一名不足二十岁的年轻将领赵云站出来,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挥舞着手中的长矛冲向颜良。两人激战数十合,赵云凭借精湛的武艺和机敏的智慧,成功地击败了颜良,并夺取了其军旗。这一战,赵云斩将搴旗,赵军的士气大增,反攻魏军,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赵云凭借这一战的英勇表现,声名大噪,被赵王封为三公。赵云成为了赵国的英雄,后人常用“斩将搴旗”来形容他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也用此成语来赞美那些在各个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人。
英文:Beheading the general and seizing the flag
法语:Trancher le général et saisir le drapeau
西班牙语:Decapitar al general y tomar la bandera
俄语:Обезглавить генерала и захватить флаг
德语:Den General enthaupten und die Flagge ergreifen
日语:将軍を斬ると旗を取る
葡萄牙语:Decapitar o general e pegar a bandeira
意大利语:Decapitare il generale e prendere la bandiera
阿拉伯语:قطع رأس الجنرال والاستيلاء على العلم
印地语:जनरल को मारकर झंडा पकड़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