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字成语正文

付之丙丁的意思解释_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成语故事

付之丙丁的意思解释,付之丙丁造句,付之丙丁近义词,付之丙丁反义词,付之丙丁成语故事
成语:《付之丙丁》
拼音: fù zhī bǐng dīng
繁体: 付之丙丁
付之丙丁的意思: 把事情付诸火烧,表示对某事的摒弃、丢弃、不再考虑。
用法: 可作谓语、定语,常用于对某种主张、意见或建议的不予考虑或否定。

近义词: 付之东流、弃如敝屣、弃如鼻屎
反义词: 重视如命、珍视若宝、看重备至
成语接龙: 丁点儿明、丁冬引凤、顶礼膜拜、定心丹、顶天立地、定于一尊、顶名替罪、丁宁弹簧、定拟标准、丁零当啷
出处:《左传》:“信者存,不信者亡,不可不审也。吾视夫孽隶之言,可以付之丙丁。”

造句:
1.对于那些建设性的批评,我们不能简单地付之丙丁。
2.对待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我们不应该轻易付之丙丁。
3.他认为这个项目不值得投资,所以决定付之丙丁。
4.社会的进步不应该以环境为代价,不能将生态保护付之丙丁。
5.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建议,我们不能轻易付之丙丁。

付之丙丁的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孽隶的囚犯,他知道自己的罪行轻,但却被判了重刑,因此一直在狱中抱怨。一天,他写了一封信,内容是预测齐国将要灭亡,并且明确提到了齐国将被燃烧成灰。这封信传到了当时的齐景公手中。
齐景公非常震惊,并马上召集了大臣们来讨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孽隶只是一个囚犯,他的话不足为信;有的则认为,既然有这种预言,不如小心为妙。
最终,齐景公选择了信任自己的大臣和自己的判断。他说:“信者存,不信者亡,不可不审也。但吾视夫孽隶之言,可以付之丙丁。”意思是说,我们应该相信那些真实可靠的事情,但像孽隶这样的言论,可以直接付之火烧,不必再考虑。
事后证明,齐景公的决策是正确的。齐国并没有因为一个囚犯的预言而灭亡,反而更加繁荣昌盛。而这个成语也告诉我们,在面对一些没有根据的言论或建议时,我们应该有判断力,不能轻易相信。

英文: Cast it to the flames
法语: Le jeter aux flammes
西班牙语: Lánzalo a las llamas
俄语: Кинуть в огонь
德语: Werfen Sie es ins Feuer
日语: 炎に投げる
葡萄牙语: Atire-o nas chamas
意大利语: Gettarlo alle fiamme
阿拉伯语: ألقه في النيران
印地语: उसे आग में फेंक 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