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虚左以待》
拼音: xū zuǒ yǐ dài
繁体: 虛左以待
虚左以待的意思: 原意是军事上的策略,让敌人以为我方左翼空虚,诱敌深入,然后包抄。现泛指采用某种策略,诱使对方上当或进入圈套。
用法: 可作谓语、宾语、定语等。
近义词: 引蛇出洞、放长线钓大鱼、声东击西
反义词: 坐以待毙、坐失良机
成语接龙: 待字难破、待贾而沽、待时而动、待兔守株、待人而后、待价而沽、待贾而售、待时守分、待兔守拙、待价而卖、待兔而燎、待贾而售、待时而行、待月西厢
出处: 来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造句:
他总是利用虚左以待的策略,诱使对方进入他的圈套。
2. 通过虚左以待,他成功地骗过了那群骗子。
3. 虽然外表看似不设防,但实际上他已经虚左以待。
4. 在这场棋局中,他虚左以待,最终赢得了比赛。
5. 敌人被我们虚左以待的策略所欺骗,大意中上当。
虚左以待的成语故事:
昔日,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和纷争从未停歇。某次,两国因为领土争端而爆发了冲突。国A的将领名叫李成,他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
李成知道,要想打败对方,不能正面冲突,那样只会造成无谓的损失。于是,他采取了一种巧妙的策略:在与敌军对峙的战线上,故意露出左翼的弱点,仿佛他们的左翼是一个容易被攻破的地方。
如李成所料,国B的将领看到这个“机会”后,果断地决定从左翼展开进攻。然而,这正是李成想要的。当国B的军队深入国A的左翼时,李成立刻命令右翼和中军展开反击,企图将敌军包围。
国B的军队陷入了包围之中,虽然他们勇猛地抵抗,但在数目和地形的劣势下,最终被彻底打败。李成的这种策略,后来被人们称为“虚左以待”,意味着通过某种策略,诱使对方上当或进入圈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复杂的局面,智谋比勇力更为重要。虚左以待的策略,早已超越了军事领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哲学。
英文: Feign weakness to lure the enemy
法语: Feindre la faiblesse pour attirer l'ennemi
西班牙语: Fingir debilidad para atraer al enemigo
俄语: Притворяться слабым, чтобы привлечь врага
德语: Schwäche vortäuschen, um den Feind anzulocken
日语: 敵を誘うための弱さを装う
葡萄牙语: Fingir fraqueza para atrair o inimigo
意大利语: Fingere debolezza per attirare il nemico
阿拉伯语: تظاهر بالضعف لجذب العدو
印地语: दुश्मन को आकर्षित करने के लिए कमजोरी दिखा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