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作茧自缚》
拼音:zuò jiǎn zì fù
繁体:作繭自縛
作茧自缚的意思:比喻自己做的事情反而使自己受到了限制或困扰。
用法:可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近义词:自绊自足、自找麻烦、自食其果、自作自受
反义词: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巧夺天工、行云流水
成语接龙:缚鸡之力、力所不及、及时行乐、乐天知命、命中注定、定国安邦、邦有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四面楚歌。
出处:《南史·刘义隆传》:“凡有功劳,必厚赏赐,故贵戚大臣得志者多,每出将复用,恐怕其人,作茧自缚。”
造句:
1.他没有认真考虑后果,做了决策后才发现自己作茧自缚。
2.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而违反法规,最终会作茧自缚。
3.政策制定者不能只看眼前,否则容易作茧自缚。
4.他过度依赖外援,最终发现自己作茧自缚。
5.不可盲目模仿别人,否则可能会作茧自缚。
作茧自缚的成语故事:
明朝末年,有一位书生叫李成。他自幼聪颖,学习非常努力。大家都预测他未来会有非凡的成就。但李成有一个缺点,就是过于固执己见,不听取他人的建议。
有一年,李成准备参加乡试。他自信满满,认为自己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他的朋友王明劝他说:“你虽然学识渊博,但是如果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写答案,容易得罪考官。你应该参考一下历年的考题和答案。”
李成却回应说:“我读书多年,凭自己的实力应对这次考试应该没有问题。”
乡试结束后,李成果然没有被录取。他不明白自己为何失败,便查找考卷。结果发现,尽管他的答案都有依据,但和历年的传统答案有些出入。考官喜欢传统答案,所以给了他较低的分数。
李成悔恨不已,他明白了王明的好意。他原本以为自己准备得很充分,实际上是作茧自缚,限制了自己的视野。从此,李成不再固执己见,经常听取他人的意见,终于在明朝末年的一次考试中名列前茅。
英文:tie oneself up with one's own rope
法语:se ligoter avec sa propre corde
西班牙语:atarse con su propia cuerda
俄语:связать себя своим собственным канатом
德语:sich mit seinem eigenen Seil fesseln
日语:自分のロープで自分を縛る
葡萄牙语:amarrar-se com sua própria corda
意大利语:legarsi con la propria corda
阿拉伯语:يربط نفسه بحبله الخاص
印地语:अपने ही रस्सी से बांध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