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涓滴归公》
拼音:juān dī guī gōng
繁体:涓滴歸公
涓滴归公的意思:原指将微薄的财物上缴给国家。现泛指把一切都上交、归公。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形容人不私藏、全数上交。
近义词:毫发不私、公私分明、不藏私房钱
反义词:故意隐瞒、私吞公款、公私不分
成语接龙:公德无私、公道自在人心、公然挑衅、公诸同好、公转自转、公忠体国、公正无私、公之于众、公输诸事、公说公有理、公诸于世、公心公意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君子恶居下位而争上者,欲以为己名,而伤其国也;故纵私情,而不损公事,涓滴归公而已矣。”
造句:
1.他每次打工所得,都涓滴归公,用于团队的发展。
2.面对如此大的诱惑,他还能涓滴归公,真是难得。
3.这种涓滴归公的精神,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尤为难得。
4.她不仅工作出色,还能在每次筹款活动后涓滴归公。
5.涓滴归公是每一个公职人员应该践行的职业道德。
涓滴归公的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李明的官员,他在官场上有很高的声誉。但他的家境却十分贫寒,住的是破旧的木屋,穿的都是补丁重重的衣服。大家都纳闷,明明李明的工资不低,为什么他的生活如此拮据?
一次,县里要建一座桥,需要征收村民的资金。征收的过程中,李明得知有的人私吞了部分资金。但李明却丝毫没有动心,他把自己的工资全部上缴,以补充桥梁建设的经费。
桥梁建成后,村民们纷纷赞誉李明有涓滴归公的美德。后来,大家得知,原来李明每月的工资,除了基本的生活开销,其他都上缴给了国库或用于帮助村民。
李明的这种行为感动了大家,涓滴归公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英文:Every bit is turned over to the public
法语:Chaque goutte est reversée au public
西班牙语:Cada gota se devuelve al público
俄语:Каждая капля идет на публичное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德语:Jeder Tropfen wird der Öffentlichkeit zugeführt
日语:すべての一滴が公に返される
葡萄牙语:Cada gota é devolvida ao público
意大利语:Ogni goccia è restituita al pubblico
阿拉伯语:كل قطرة تعود إلى الجمهور
印地语:हर बूँद को जनता को सौंपा जाता 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