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不寒而栗》
拼音:bù hán ér lì
繁体:不寒而慄
不寒而栗的意思:形容非常害怕的样子。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而是因为惊恐、害怕。
用法:可作主、宾、定、状语。例如:他听到这个消息后不寒而栗。
近义词:胆战心惊、心惊肉跳、战战兢兢、提心吊胆、心胆俱裂、魂飞魄散
反义词:胆大如斗、勇往直前、胆壮心雄、大无畏
成语接龙:栗栗不安、安安稳稳、稳稳当当、当当响响、响响当当、当当兵兵、兵兵道道、道道地地、地地道道、道道堂堂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犬吠而栗,况君子乎!”
造句:
1.听说那座古老的房子晚上会有鬼魂出现,我不寒而栗。
2.他在黑暗中听到了陌生的脚步声,不由得不寒而栗。
3.每当提及那场惨烈的事故,人们都不寒而栗。
4.小明的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寒而栗。
5.那部恐怖电影真的让我不寒而栗,再也不敢看了。
不寒而栗的成语故事:
昔日,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局势非常复杂。一次,大夫稷下达了一个命令,要处决一名叫公孙的大臣。公孙的罪名是背叛鲁国,投靠了敌国。
当这一消息传到鲁国的民间时,人心惶惶,都不知道公孙为什么要做这种事情。公孙是鲁国的忠臣,为何突然背叛了自己的国家?
那天晚上,一名鲁国的老者告诉了年轻人一个故事。原来,公孙为了鲁国多次出生入死,但他在国内却遭到了许多的陷害,被冤枉是叛徒,使得公孙身陷囹圄。
公孙在狱中日夜思考,他知道自己并未做错什么,但是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而那些陷害他的人,正在暗地里策划更大的阴谋。
当公孙被告知要被处决的消息时,他心里非常害怕,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正义,希望能够有机会为鲁国再次效力。
老者说完这个故事,年轻人们都不寒而栗,他们对鲁国的政治局势感到非常担忧。他们决定要揭露真相,为公孙洗脱冤屈,恢复他的名誉。
英文:to shiver with fear or cold
法语:trembler de peur
西班牙语:temblar de miedo
俄语:дрожать от страха
德语:vor Angst zittern
日语:恐れで震える
葡萄牙语:tremer de medo
意大利语:tremare di paura
阿拉伯语:يرتجف من الخوف
印地语:डर से कांप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