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鸠形鹄面》
拼音:jiū xíng hú miàn
繁体:鳩形鶘面
鸠形鹄面的意思:原意指鸠的形状和鹄的面孔。比喻外貌相似但实质不同,或外表并不显著,但内在却很出色。
用法:可作定、状、宾、补语等。
近义词: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有名无实、声大雨点小
反义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强中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成语接龙:面面俱到、面红耳赤、面面观、面目全非、面目可憎、面面之词、面面相觑、面面相睹、面黄肌瘦、面面上前、面目狰狞、面子工程、面面往来、面子问题、面无表情、面如冠玉、面如满月、面如土色、面露难色、面无人色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曹沫状貌鳩形,語言鶘面,然誠信於齊,遂能滅宋。”
造句:
1.他虽然鸠形鹄面,但他的工作能力却是一流的。
2.这件艺术品看上去鸠形鹄面,实际上价值连城。
3.他们两人虽然长得鸠形鹄面,但性格差异极大。
4.这款手机鸠形鹄面,但性能上绝对超过同级别的产品。
5.她在舞台上虽然鸠形鹄面,但演唱技巧却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鸠形鹄面的成语故事:
在古代齐国,有一位名叫曹沫的大臣。虽然他长得并不出众,人们形容他的外貌如鸠的形状和鹄的面孔,但他的能力和忠诚度都是一流的。他因为自己的长相,曾多次受到人们的嘲笑和歧视,但他从不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以自己的真实能力赢得尊重。
一次,齐国和邻国宋国发生了冲突。齐国国王很希望能够和平解决这次纷争,所以派曹沫前往宋国进行和谈。当他走进宋国的议事大厅,宋国的大臣们都笑了,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外貌平凡的使者根本不值得重视。
但是,当曹沫开始发言时,他那出色的辩论能力和深入浅出的阐述使得宋国的大臣们纷纷表示钦佩。最终,曹沫成功地说服了宋国的大臣们,两国达成了和平协议。
从此,齐国的人们开始敬重曹沫,他也成了后人传颂的英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看外貌,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
英文:Having the appearance of a dove and the face of a swan (Looks are deceiving)
法语:Apparence de pigeon et visage de cygne
西班牙语:Apariencia de paloma y cara de cisne
俄语:Внешность голубя и лицо лебедя
德语:Aussehen einer Taube und Gesicht eines Schwans
日语:鳩の形と白鳥の顔
葡萄牙语:Aparência de pombo e rosto de cisne
意大利语:Aspetto di piccione e volto di cigno
阿拉伯语:مظهر الحمامة ووجه البجعة
印地语:कबूतर की तरह दिखने वाला और हंस का मुँ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