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琅琅上口》
拼音:láng láng shàng kǒu
繁体:琅琅上口
琅琅上口的意思:形容文字、诗篇、歌曲等容易读、记和吟咏。
用法:可以作定语、状语或谓语。
近义词:朗朗上口、妙趣横生、铿锵有力
反义词:晦涩难懂、艰深晦涩
成语接龙:口若悬河、口是心非、口蜜腹剑、口不择言、口出狂言、口耳相传、口说无凭、口传心授、口角生风、口诛笔伐
出处:出自唐·刘禹锡《读陈季公集叹》:“吾亦尝读陈君诗,琅琅上口,熟视无厌。”
造句:
1.这首歌曲琅琅上口,很受年轻人喜爱。
2.老师讲授的知识点琅琅上口,使我们容易理解。
3.他的文章写得真好,读起来就觉得琅琅上口。
4.这本书的内容琅琅上口,所以畅销了很长时间。
5.这段旋律琅琅上口,很容易记住。
琅琅上口的成语故事:
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陈季公的文学家,他的诗篇风靡一时,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他的诗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字字铿锵,每每吟咏之间,都使人如痴如醉,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美好的世界。
有一次,著名文学家刘禹锡来到陈季公的家中。陈季公拿出他的诗集,与刘禹锡一同吟咏。每一首诗,都仿佛有魔力,使人忍不住跟着读,而且读起来非常流畅,就像泉水般潺潺流淌。
读完诗集,刘禹锡对陈季公赞不绝口:“陈君,你的诗真是琅琅上口,让人读之不厌。我读过很多诗,但像你这样的诗,真是少见。”
陈季公谦虚地说:“刘大人过誉了,我只是尽心而为,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这次交往,使刘禹锡对陈季公的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也在自己的诗中,多次提到“琅琅上口”的好诗。后来,这个成语就被广大文学爱好者所传颂,成为了赞美诗歌、文章的美誉。
英文:Rolling off the tongue
法语:Rouler sur la langue
西班牙语:Fluir de la lengua
俄语:Легко идет на язык
德语:Es rollt über die Zunge
日语:滑らかに口から出る
葡萄牙语:Desliza na língua
意大利语:Scivola sulla lingua
阿拉伯语:ينساب من اللسان
印地语:जीभ पर आसानी से रोलता 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