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偷工减料》
拼音: tōu gōng jiǎn liào
繁体: 偷工減料
偷工减料的意思: 指在建筑、制造等过程中偷偷降低材料的质量、减少工序,图取暂时的利益。
用法: 可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
近义词: 打折扣、见小智、削减标准、含糊其词
反义词: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精雕细琢
成语接龙: 料事如神、神出鬼没、没齿不忘、忘恩负义、义无反顾、顾左右而言他、他山之石、石破天惊、惊弓之鸟、鸟语花香、香港澳台、台上台下
出处: 该成语没有确切的文献出处,为民间俗语。
造句:
买到的这个电器明显是偷工减料的,不到一个月就坏了。
偷工减料的建筑早晚会有安全隐患。
如果产品偷工减料,很快就会丧失市场。
为了短期利益而偷工减料,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偷工减料是对消费者的极大不负责任。
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导致很多顾客投诉。
偷工减料的行为迟早会被消费者识破。
在产品质量上偷工减料是对品牌的毁灭性打击。
偷工减料的成语故事:
在古时候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叫做李师傅的木匠,他因为技术高超,做出的家具坚固美观,深受镇上人们的喜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师傅觉得生意上的利润增长缓慢,他开始琢磨如何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有一天,他灵机一动,开始在家具的不易察觉的部分使用次品木材,并少用一些工序,这样既能节省成本又不容易被发现。一开始,确实如他所愿,利润上涨,没有人发现他的偷工减料。
然而,好景不长。不到半年,买他家具的客户纷纷上门来投诉,家具出现了各种问题,有的桌子不稳,有的椅子断裂,有的家具漆面脱落……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镇子,原本信赖他的顾客都远离了他,李师傅的生意一落千丈,连本来的固定客户都不再上门。
李师傅后悔莫及,他开始深刻反思自己的做法,意识到了自己为了短暂的利益而偷工减料的错误。他决定重新开张,承诺永不偷工减料,确保每一件家具都做到最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师傅重新赢得了顾客的信赖,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商人的生命,偷工减料只会带来短暂的利益,却会丧失长远的信誉和客户。
英文: cut corners
法语: bâcler
西班牙语: escatimar en calidad
俄语: экономить на материалах
德语: am Material sparen
日语: 材料を節約する
葡萄牙语: cortar cantos
意大利语: tagliare gli angoli
阿拉伯语: التقليل من الجودة
印地语: सामग्री पर बचत कर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