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强词夺理》
拼音:qiáng cí duó lǐ
繁体:強詞奪理
强词夺理的意思:用不合逻辑的话强辩,使非理之辞看似有理。
用法:可作定语、谓语、宾语、补语。
近义词:歪理邪说、颠倒黑白
反义词:有理有据、铁证如山
成语接龙:理直气壮、壮志凌云、云消雾散、散文诗、诗情画意、意气风发、发奋图强、强弩之末、末路狼狈、狈不可挡、挡不住的风采、采风问俗、俗不可耐、耐人寻味。
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一年》:“强词以争先,非礼也。”
造句:
1.他无法解释自己的失误,只好强词夺理。
2.在会议上,面对证据确凿的事实,他仍然强词夺理。
3.不要总是强词夺理,有时候承认错误是一种勇气。
4.面对这种无理取闹的人,我们不必与其强词夺理。
5.他每次都想强词夺理,结果越描越黑。
强词夺理的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熙的士人,他的言辞犀利,善于辩论。但很多时候,他并不是真的站在正义和逻辑的一方,而是为了一己私利,使用自己的口才去争取自己的利益。
一次,村里的水井发生了争议。李熙声称这口水井是他家祖传的,而另一位村民阿强也说这口井是他家的。大家都知道,这口水井是公共财产,但李熙为了独占,找了许多所谓的“证据”来支持他的观点。
村中的长老们为了解决这个争议,决定召集一个会议。在会议上,李熙用各种看似有道理的言辞来为自己辩护,但事实上都是些无中生有的强词夺理。阿强虽然知道真相,但他并不善言辞,面对李熙的锋利言辞,显得有些无言以对。
就在大家都被李熙的辩论所迷惑的时候,村中的一位智者站了出来。他说:“李先生,你所说的这些‘证据’都是近些年的,那我们村的历史呢?这口井为何会成为公共财产?”
面对智者的提问,李熙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他试图再次强词夺理,但大家都已看清了他的真面目。最终,井还是归还给了村民公共使用,而李熙的名声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强词夺理虽然可能会让你在短暂的时刻内获得利益,但最终会因为失去公信力而付出更大的代价。
英文:argue a lost cause
法语:arguer sans raison
西班牙语:argumentar sin razón
俄语:аргументировать без оснований
德语:ohne Grund argumentieren
日语:理由なしで主張する
葡萄牙语:argumentar sem razão
意大利语:argomentare senza ragione
阿拉伯语:الجدل دون سبب
印地语:तर्क बिना कारण ke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