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脱缰之马》
拼音:tuō jiāng zhī mǎ
繁体:脫韁之馬
脱缰之马的意思:比喻失去控制,行为放纵的人。
用法:可作主语、定语、表语、宾语等。
近义词:放风筝的线、放纵不羁、任性妄为、肆意妄为
反义词:马到成功、循规蹈矩、规规矩矩、束手束脚
成语接龙:马革裹尸、马上得势、马首是瞻、马到成功、马不停蹄、马前泼水、马放南山、马风毛雨、马耳东风、马马虎虎、马壮人瘦、马革盛尸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雄独》
造句:
1.不加以管理,那些青少年就像脱缰之马,很容易走入歧途。
2.他在项目管理中犹如脱缰之马,不按常规出牌。
3.没有父母的约束,他在外面成了脱缰之马。
4.这次活动若不好好组织,很可能变成脱缰之马。
5.一些不受约束的媒体,犹如脱缰之马,随意妄为。
脱缰之马的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战场上,骑兵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军队。他们以速度快、冲锋陷阵著称。在这支队伍中,有一种特殊的马,叫做“缰马”。缰马与其他马的区别是它们的缰绳特别短,骑士骑在它们的背上,可以更容易地控制它们,使它们在战场上变换方向。
一次,南朝的军队与北方的敌军进行了一场大战。战斗非常激烈,南朝的骑兵使用缰马,表现出色,多次冲破敌军的阵线。但在一次冲锋中,一名骑士的缰绳不慎被切断,马匹失去了控制,像脱缰之马一样冲进了敌军的后方。
这名骑士骑的正是一匹缰马。失去缰绳的缰马,变得异常疯狂,不受控制地在敌军中横冲直撞。起初,敌人还以为这是南朝的一种战术,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只是一匹失去控制的马。
这匹脱缰之马,虽然给敌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最终还是被敌军所杀。骑士也因此丧命。后来,人们以此为警,形容那些失去控制,行为放纵的人,称之为“脱缰之马”。
英文:Runaway horse
法语:Cheval en liberté
西班牙语:Caballo desbocado
俄语:Безудержный конь
德语:Durchgegangenes Pferd
日语:手綱を逃れた馬
葡萄牙语:Cavalo à solta
意大利语:Cavallo scappato
阿拉伯语:الحصان الهارب
印地语:भागता हुआ घो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