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字成语正文

背水一战的意思解释_造句_反义词_近义词_成语故事

成语:《背水一战
拼音:bèi shuǐ yī zhàn
繁体:背水一戰
背水一战的意思: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
近义词:破釜沉舟、背城借一、济河焚舟、浴血奋战
反义词:重整旗鼓、偃旗息鼓、望风而逃、临阵脱逃
成语接龙:战无不胜、胜友如云、云消雾散、散兵游勇、勇而无谋、谋财害命、命若悬丝、丝恩发怨、怨天尤人人杰地灵、灵丹妙药、药到病除、除暴安良、良辰美景、景星庆云、云泥之别、别开生面、面红耳赤、赤胆忠心、心花怒放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造句:1. 如今我们已经退无可退,只能背水一战了。
2. 他在这场比赛中背水一战,终于赢得了胜利。
3. 公司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全体员工只有背水一战,才能扭转局势。
4. 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必须背水一战,才有机会获胜。
5. 这次考试对他来说是背水一战,如果考不好,就可能失去留学的机会。
6. 球队在落后的情况下背水一战,最终实现了逆转。
7. 为了实现梦想,他决定背水一战,辞去了稳定的工作。
8. 当陷入绝境时,我们要学会背水一战,也许就能找到生机。

背水一战的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纷纷爆发了起义。其中,项羽和刘邦领导的起义军逐渐壮大起来,成为反秦的主要力量。而韩信,原本是项羽的部下,但未得到重用,后来转投刘邦,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
  公元前204年,韩信率领军队攻打赵国。赵王歇和赵军统帅陈馀得知消息后,集结了二十万大军,驻扎在井陉口,准备迎战。井陉口是太行山的一个重要隘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赵国的谋士李左车向陈馀献计说:“韩信这次率领军队远道而来,粮草供应必然困难。井陉口道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行,他们的粮草一定在后面。请您拨给我三万人马,从小路截断他们的粮草和辎重。您在这里坚守不出,使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不出十天,韩信的人头就可以送到您的面前。否则,我们一定会被他们打败。”
  然而,陈馀是一个迂腐的书生,他认为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又说韩信的军队不过几万人,而且远道而来,已经疲惫不堪。如果避而不战,会被其他诸侯笑话。所以他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
  韩信派人暗中探听到陈馀没有采纳李左车的计策,心中大喜。他率领军队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到了半夜,韩信挑选了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隐藏起来,并且告诫他们说:“等到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我军的时候,你们迅速冲进赵军的营地,拔掉他们的旗帜,插上我们汉军的红旗。”
  然后,韩信又派一万人作为先头部队,开出营寨,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看到汉军背水列阵,没有退路,都哈哈大笑起来,认为韩信不懂兵法,自寻死路。
  天亮后,韩信打出帅旗,带着主力部队向井陉口进发。赵军打开营门,出来迎战。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打了一会儿,韩信假装战败,扔掉旗鼓,向背水的阵地撤退。赵军见汉军败退,果然倾巢而出,追赶汉军,并且争抢汉军扔掉的旗鼓。
  汉军退到背水的阵地上,因为没有退路,所以都拼死作战,战斗力反而大增。而此时,事先埋伏在赵军大营侧后方的两千名轻骑兵,看到赵军营地空虚,便迅速冲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插上了两千面汉军的红旗。
  赵军久战不胜,想要退回营地,却发现营垒里已经插满了汉军的红旗,以为赵王已经被汉军俘虏,顿时军心大乱,纷纷四处逃窜。赵军的将领虽然竭力制止,但已经无济于事。汉军前后夹击,大破赵军,斩杀了陈馀,活捉了赵王歇。
  战后,有人问韩信:“兵法上说,布阵应该右背靠山,左前临水。而将军您这次却背水列阵,还说等打败赵军再吃饭,我们当时都不相信,可是最后竟然真的胜利了,这是什么战术呢?”韩信笑着说:“这在兵法上也是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我们的军队大部分是刚刚招募来的新兵,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如果把他们放在有退路的地方,一遇到危险就会逃跑。只有把他们放在没有退路的绝境,他们才会为了生存而拼死战斗,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韩信的这次背水一战,以少胜多,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它不仅展示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谋略智慧,也让“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流传千古,激励着后人在面临绝境时勇往直前,奋力拼搏。
/
英文:fight to the last ditch
法语:se battre jusqu'au bout
西班牙语:pelear hasta el final
俄语:сражаться до последнего一口气
德语:bis zum bitteren Ende kämpfen
日语:背水の陣で戦う
葡萄牙语:lutar até o fim
意大利语:combattere fino alla fine
阿拉伯语:تقاتل حتى آخر نفس
印地语:अंत तक ल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