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字成语正文

嗷嗷待食的意思解释_造句_反义词_近义词_成语故事

成语:《嗷嗷待食》
拼音:áo áo dài shí
繁体:嗷嗷待食
嗷嗷待食的意思: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食:喂养。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饥饿的样子
/
近义词: 嗷嗷待哺、饥寒交迫、啼饥号寒、饿殍遍野、饥肠辘辘
反义词: 酒足饭饱、丰衣足食、饱食暖衣、家给人足、衣食无忧
成语接龙: 食古不化、化险为夷、夷然自若、若即若离、离经叛道、道听途说、说一不二、二龙戏珠、珠圆玉润、润屋润身、身败名裂、裂石穿云、云消雾散、散兵游勇、勇冠三军、军法从事、事必躬亲、亲痛仇快、快马加鞭、鞭长莫及
出处: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故嗷嗷待食之众,遂以揭竿而起。”

造句:
1. 灾区的百姓嗷嗷待食,急需救援物资的到来。
2. 战乱使得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嗷嗷待食,令人痛心疾首
3. 那些在街头流浪的孤儿,一个个嗷嗷待食,让人看了心生怜悯。
4. 饥荒之年,田野里到处是嗷嗷待食的难民。
5. 洪水过后,许多村庄被淹没,村民们嗷嗷待食,生活陷入困境。
6. 非洲一些地区长期干旱,大量儿童嗷嗷待食,健康状况堪忧。
7. 战争让城市变成了废墟,人们嗷嗷待食,渴望和平早日到来。
8. 地震过后,不少人失去了家园,在临时安置点嗷嗷待食。

嗷嗷待食的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桃源村的地方。这里原本是一个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小村庄,村民们过着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的生活。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这份宁静。
  那一年,天空仿佛被一块巨大的黑布遮住,太阳许久都没有露面。紧接着,一场罕见的旱灾降临了。庄稼在烈日的炙烤下,渐渐枯黄,土地裂开了一道道深深的口子,就像老人脸上那一道道沧桑的皱纹。原本清澈见底的溪流也干涸了,只剩下河床上大大小小的石头。
  村民们看着颗粒无收的农田,心中充满了绝望。他们的粮食储备越来越少,饥饿的阴影开始笼罩着整个村庄。孩子们饿得哇哇大哭,大人们也愁眉苦脸,不知道该如何度过这场灾难。
  村里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名叫张爷爷。他看着村民们嗷嗷待食的样子,心中十分不忍。于是,他决定带领一些年轻力壮的村民,到附近的山上寻找食物。他们翻山越岭,在山林中寻找野果、野菜。可是,由于旱灾的影响,山上的野果和野菜也寥寥无几。他们常常一整天都找不到多少可以吃的东西,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放弃。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许多人因为营养不良而生病了,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孩子们饿得瘦骨嶙峋,眼睛里充满了对食物的渴望。他们围在大人身边,嗷嗷待食,那凄惨的哭声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心如刀绞。
  就在村民们几乎绝望的时候,远方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朝廷得知了桃源村的灾情,决定派遣官员运送粮食来救济村民。当载着粮食的车队缓缓驶入村庄时,村民们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大家纷纷从家中走出来,虽然身体虚弱,但还是努力地聚集到村口,眼巴巴地望着那些粮食,依旧是嗷嗷待食的模样。
  官员们看到村民们的惨状,心中也十分难过。他们立刻组织人手,将粮食分发给每一个村民。当村民们接过那来之不易的粮食时,许多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纷纷跪地,感谢朝廷的救济之恩。
  有了粮食的接济,村民们暂时度过了难关。他们开始重新振作起来,一起商量着如何恢复生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桃源村逐渐恢复了生机。虽然那场旱灾带来的伤痛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但村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并且明白了团结和互助的重要性。
  此后,“嗷嗷待食”这个词便在桃源村流传开来,它时刻提醒着人们曾经经历过的苦难,也激励着大家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每当遇到困难时,村民们都会想起那段艰难的岁月,从而更加坚定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克服困难。
  时光荏苒,桃源村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地流传着,“嗷嗷待食”这个成语也成为了人们口中警醒后人的话语,让人们懂得在和平与富足的日子里,不能忘记曾经的苦难,要时刻保持警惕,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
英文: Crying piteously for food
法语: Crier piteusement pour de la nourriture
西班牙语: Gritar piteosamente por comida
俄语: Плакать жалобно, ждущий еды
德语: Kläglich um Nahrung schreien
日语: かえるのように餓えて食べ物を待つ
葡萄牙语: Chorar piteosamente por comida
意大利语: Piagnucolare disperatamente per il cibo
阿拉伯语: البكاء بالشفقة من أجل الطعام
印地语: भूखेपन में विलाप करते हुए भोजन की प्रतीक्षा कर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