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字成语正文

拔帜易帜的意思解释_造句_反义词_近义词_成语故事

成语:《拔帜易帜》
拼音:bá zhì yì zhì
繁体:拔幟易幟
拔帜易帜的意思: 帜:旗帜;易:换。拔掉别人的旗帜,换上自己的旗帜。比喻取而代之。
用法: 作谓语、定语
/
近义词: 取而代之、改弦易辙、改朝换代
反义词: 一如既往、一成不变、原封不动
成语接龙: 帜羽之美、美意延年、年高望重、重义轻财、财大气粗、粗制滥造、造次行事、事必躬亲、亲痛仇快、快马加鞭、鞭长莫及、及瓜而代、代人捉刀、刀山火海、海枯石烂、烂醉如泥、泥牛入海、海阔天空、空谷足音、音容笑貌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造句:
1. 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公司中拔帜易帜,成为了新的部门主管。
2. 经过多年的打拼,这家新兴企业成功在市场上拔帜易帜,取代了老牌公司的地位。
3. 革命党人奋起反抗,试图拔帜易帜,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
4. 新的教学方法在学校拔帜易帜,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5. 这位年轻选手在比赛中发挥出色,拔帜易帜,夺得了冠军。
6.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兴技术拔帜易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7. 公司决定推出新的产品,希望能够在市场上拔帜易帜,获得更多的份额。
8. 他立志在学术领域拔帜易帜,为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9. 改革者们积极推动变革,想要在体制内拔帜易帜,实现新的突破。
10. 一场激烈的竞选后,他成功拔帜易帜,当选为市长。

拔帜易帜的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在众多起义军中,刘邦和项羽的势力逐渐壮大,成为了争夺天下的两大主要力量。而韩信,这位军事天才,最初在项羽麾下却未得到重用,于是转投刘邦。在刘邦的阵营中,韩信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很快崭露头角
  有一次,刘邦派韩信和张耳率领几万军队,去攻打赵国。赵国的国君赵歇和他的大将陈馀得知消息后,便在井陉口聚集了二十万大军,准备迎战。井陉口是一个地势险要的地方,两边是高山,中间是一条狭窄的通道,易守难攻。赵国的谋士李左车向陈馀建议说:“韩信和张耳远道而来,他们的粮草肯定在后面。井陉口的道路狭窄,粮草运输困难。我愿意带领三万军队,从小路绕到他们的后方,切断他们的粮草供应。而您则在这里坚守营垒,不出战。这样一来,他们前不能进,后不能退,又没有粮草,不出十天,他们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将他们擒获。”
  然而,陈馀却是一个迂腐的书生,他自认为正义之师不需要用这种诡计,而且他觉得韩信的军队数量少,又长途跋涉,已经疲惫不堪,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他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决定正面迎战韩信。
  韩信得知陈馀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后,心中大喜。他率领军队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到了半夜,他挑选了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拿一面汉军的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面,隐蔽在山上,并且叮嘱他们:“等到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我们的时候,你们就迅速冲进赵军的大营,拔掉他们的旗帜,换上我们汉军的旗帜。”
  然后,韩信又派出一万人作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看到汉军背水列阵,都嘲笑韩信不懂兵法,因为背水列阵没有退路,是兵家大忌。天刚亮,韩信率领主力部队向井陉口进发。赵军打开营门,出来迎战。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打了一会儿,韩信假装战败,扔掉旗帜和武器,向河边的阵地撤退。赵军见汉军败退,以为胜利在望,便倾巢而出,追击汉军。
  汉军退到河边后,因为没有退路,所以都拼死作战,士气大振。而此时,埋伏在赵军大营后面的两千名轻骑兵,看到赵军大营空虚,便迅速冲进大营,拔掉了赵军的旗帜,换上了汉军的红旗。赵军在河边与汉军激战了很久,也无法取胜,想要退回大营。当他们回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大营里已经插满了汉军的红旗,以为赵王已经被汉军俘虏了,顿时军心大乱,纷纷四处逃窜。汉军前后夹击,大破赵军,杀死了陈馀,俘虏了赵歇。
  这一仗,韩信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智慧,利用背水列阵激发士兵的斗志,又巧妙地安排轻骑兵拔帜易帜,扰乱了赵军的军心,最终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胜利。从此以后,“拔帜易帜”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用来比喻取而代之。
  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拔帜易帜”这个成语所代表的意义不断被人们所应用。无论是在政治舞台上,新的势力崛起取代旧的统治;还是在商业竞争中,新兴企业打败老牌企业;亦或是在文化艺术领域,新的流派取代旧的风格,都可以用“拔帜易帜”来形容。它提醒着人们,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只有勇于创新、敢于拼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目标。
/
英文: seize another's position
法语: prendre la place de quelqu'un
西班牙语: sustituir a alguien
俄语: заменить кого - то
德语: jemanden ersetzen
日语: 人の地位を奪う
葡萄牙语: tomar o lugar de alguém
意大利语: prendere il posto di qualcuno
阿拉伯语: استيلاء على منصب آخر
印地语: किसी की जगह ले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