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字成语正文

半文不白的意思解释_造句_反义词_近义词_成语故事

成语:《半文不白》
拼音:bàn wén bù bái
繁体:半文不白
半文不白的意思: 文言和白话夹杂。形容说话或写文章不伦不类,文白掺杂。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
/
近义词: 不文不白、文白夹杂、半通不通
反义词: 文从字顺、通俗易懂、出口成章
成语接龙: 白驹过隙、隙穴之窥、窥豹一斑、斑衣戏彩、彩笔生花、花好月圆、圆颅方趾、趾高气扬、扬眉吐气、气宇轩昂、昂头挺胸、胸无大志、志得意满、满面春风、风花雪月、月黑风高、高朋满座、座无虚席、席地而坐、坐井观天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他自己是一半旧绅士,一半洋绅士,照例头脑是该清楚的,可是也还是半文不白的打了一通。”

造句:
1. 他写的文章半文不白,让人读起来十分费劲。
2. 这位老先生说话总是半文不白的,让人感觉有些迂腐。
3. 那篇小说里的对话半文不白,显得不伦不类。
4. 他为了显示自己有学问,说话总是半文不白的,结果适得其反,让人觉得他很做作。
5. 这篇作文半文不白,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水平。
6. 他半文不白地说了一大通,大家都没听懂他的意思。
7. 他那半文不白的表达方式,让听众们一头雾水。
8. 老师批评他写的作文半文不白,缺乏真情实感。
9. 那本古籍翻译得半文不白,很难让人理解其中的原意。
10. 他在演讲中半文不白地引用了一些诗句,却没有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半文不白的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李秀才的人。他生长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熟读经史子集。然而,他却有一个毛病,就是说话和写文章时总是喜欢半文不白,搞得周围的人常常一头雾水。
  李秀才生活的小镇上,大多数人都是朴实的百姓,平日里交流都是用通俗易懂的白话。可李秀才却觉得白话太过粗俗,只有用文言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学问。于是,他每次和乡亲们交谈,都要夹杂着一些之乎者也。
  有一天,小镇上来了一位卖菜的老农。老农挑着新鲜的蔬菜,走街串巷地叫卖。李秀才正巧出门,看到老农的菜很新鲜,便想买一些。他走到老农面前,摇头晃脑地说道:“叟,汝之菜甚鲜矣,吾欲购之,几何钱一斤耶?”老农一听,瞪大了眼睛,完全不明白李秀才在说什么。他挠了挠头,疑惑地问:“这位爷,您说啥呢?俺听不懂,您就直说买不买菜,多少钱您给个价儿就行。”李秀才皱了皱眉头,心里觉得老农真是没文化,可又没办法,只好用白话问了价格,买了菜。
  还有一次,小镇上要修一座桥。大家推选李秀才写一份倡议书,希望能够号召大家捐款。李秀才欣然答应,他回到家里,花了几天几夜的时间,写了一篇半文不白的倡议书。倡议书里,到处都是生僻的字词和复杂的句式。当这篇倡议书被张贴出来后,乡亲们围在一起,看了半天,没有一个人能完全看懂。大家议论纷纷,都觉得李秀才写的东西太晦涩难懂了,这样怎么能号召大家捐款呢?最后,还是一位私塾先生把倡议书翻译成了白话,大家才明白了大概的意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秀才半文不白的习惯也给他的仕途带来了影响。他去参加科举考试,虽然文章写得洋洋洒洒,可因为里面半文不白,主考官看了之后觉得他没有真正掌握文章的精髓,不伦不类,结果名落孙山。李秀才十分沮丧,他不明白自己满腹经纶,为什么不能得到认可。
  后来,李秀才遇到了一位智者。智者告诉他:“说话和写文章,要根据对象和场合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如果一味地追求文辞华丽,半文不白,却不考虑别人是否能理解,那就是舍本逐末。真正有学问的人,应该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道理讲清楚。”李秀才听了智者的话,恍然大悟。
  从那以后,李秀才开始改变自己的习惯。他认真学习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和乡亲们交流时,他用白话真诚地沟通;写文章时,也尽量避免半文不白的情况。慢慢地,他和乡亲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大家也更加尊重他。后来,他再次参加科举考试,用流畅易懂且富有内涵的文章赢得了主考官的赞赏,终于考中了举人。
  经过这件事,李秀才深刻地明白了,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最重要的是要让别人能够理解,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华丽和文白夹杂。从此,他成为了一个既能运用文言展现学问,又能用白话与大众交流的人,在当地传为一段佳话。
/
英文: A mixture of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expressions
法语: Un mélange de style littéraire et de style colloquial
西班牙语: Una mezcla de lenguaje literario y coloquial
俄语: Смесь литературного и разговорного языка
德语: Eine Mischung aus literarischer und gesprochener Sprache
日语: 文語と白話が混じった
葡萄牙语: Uma mistura de expressões literárias e coloquiais
意大利语: Una miscela di stile letterario e colloquiale
阿拉伯语: مزيج من اللغة الأدبية والكلامية
印地语: साहित्यिक और बोलचाल की भाषा का मिश्र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