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拔十得五》
拼音:bá shí dé wǔ
繁体:拔十得五
拔十得五的意思:拔,选拔。指选拔人才时,从十个中能选拔出五个来。形容选拔人才的难度较大,也指选拔人才的数量不多或质量不够理想,有时也用于自谦选拔人才的能力有限。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选拔人才
近义词:百里挑一、选贤与能、知人善任、量才录用、甄奇录异
反义词:滥竽充数、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良莠不齐、拔苗助长
成语接龙:五湖四海、五花八门、五彩缤纷、五谷丰登、五光十色、五体投地、五颜六色、五马分尸、五脏六腑、五子登科、五风十雨、五合六聚、五脊六兽、五劳七伤、五里雾中、五内如焚、五雀六燕、五日京兆、五色无主、五世其昌
出处:《新唐书·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造句:1. 在这次基层干部选拔中,由于候选人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最终只能拔十得五,勉强凑齐了五个合格的人选。
2. 这位老教授常说自己识人能力有限,选拔弟子时往往拔十得五,能有一半成才已算不错。
3. 公司人力资源部在招聘高级工程师时,面对众多简历虽严格筛选,结果仍拔十得五,可见高端人才的稀缺。
4. 古代科举考试中,能通过乡试的举子本就不多,考官常感慨拔十得五已是难得的佳绩。
5. 尽管训练营报名者众多,但真正具备专业潜力的学员寥寥无几,教练组最终只能拔十得五,组建了这支队伍。
6. 他在选拔项目组成员时力求公正,无奈符合要求的人才太少,最终拔十得五,勉强完成了组队任务。
7. 这所艺术院校招生标准严格,每年报考者上千人,能通过专业考核的不过拔十得五,竞争异常激烈。
8. 面对人才市场的现状,企业HR感叹如今招聘真是拔十得五,想要找到完全匹配岗位的人实在太难。
拔十得五的成语故事: 唐朝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史称“开元盛世”。然而,在这看似鼎盛的时期,朝廷选拔人才的制度却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当时的吏部负责官员选拔,尚书和侍郎作为主管官员,虽身负知人善任的重任,却常常因各种因素难以选拔出真正的贤才。
张九龄,这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宰相,对此深有感触。他在担任吏部侍郎期间,曾多次向唐玄宗进言,论述选拔人才的重要性与艰难性。他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人才,而选拔人才并非易事。即使是最为公正、最有眼光的官员,在选拔过程中也难免会有遗漏或误判。他在一份奏折中写道:“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意思是说,吏部的尚书和侍郎都是因贤能而被任命的,难道他们不能识别人才吗?只是识别人才实在太难了,如果从十个人中能够选拔出五个真正有才能的人,也就可以了。
张九龄的这番话,并非是在为吏部官员开脱,而是对人才选拔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才的发现和任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一方面,许多有才能的人可能因为出身低微、缺乏门路而被埋没;另一方面,一些官员在选拔时可能会受到人情关系、利益诱惑等因素的干扰,导致选拔结果不尽如人意。张九龄提出“拔十得五”,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选拔官员的一种期望——即使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也要力求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拔出尽可能多的贤才。
有一次,朝廷要选拔一批地方县令,张九龄亲自参与考核。他深知县令是亲民之官,关系到一方百姓的福祉,因此考核极为严格。他不仅要看考生的文章策论,还要考察他们的实际治理能力和品德修养。经过多轮筛选,从最初的百名候选人中,最终确定了五十人。虽然这个结果在一些人看来已经很不错,但张九龄却依然忧心忡忡。他对身边的同僚说:“此次选拔,虽拔十得五,但仍有半数人才未能脱颖而出,是我等失职啊!”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张九龄积极改革选拔制度,主张打破门第观念,不拘一格降人才。他鼓励各级官员举荐有才能的人,即使是平民百姓,只要有真才实学,也可以得到任用。他还加强了对选拔过程的监督,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在他的努力下,唐朝的人才选拔制度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也选拔出了一批有识之士,为开元盛世的延续做出了贡献。
“拔十得五”这个成语,就这样随着张九龄的故事流传了下来。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才选拔的艰难,也提醒着后人,在任何时代,识别人才、任用人才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这个成语也告诫我们,在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识才能力时,要保持客观和谦逊,认识到人才选拔的不易,不苛求完美,只要尽到最大的努力,能够选拔出一定数量的贤才,也就问心无愧了。

英文:to select five out of ten (idiom); to have a 50% success rate in choosing able people
法语:sélectionner cinq sur dix (expression idiomatique) ; avoir un taux de réussite de 50 % dans le choix des personnes capables
西班牙语:seleccionar cinco de cada diez (modismo); tener una tasa de éxito del 50% en la elección de personas capacitadas
俄语:отбирать пять из десяти (идиома); иметь 50% процент успеха в выборе способных людей
德语:fünf von zehn auswählen (Redewendung); eine Erfolgsrate von 50% bei der Auswahl fähiger Menschen haben
日语:十人から五人を選ぶ(慣用句);有能な人を選ぶ際に50%の成功率を持つ
葡萄牙语:selecionar cinco de dez (expressão idiomática); ter uma taxa de sucesso de 50% na escolha de pessoas capazes
意大利语:selezionare cinque su dieci (modismo); avere un tasso di successo del 50% nella scelta delle persone capaci
阿拉伯语:اختيار خمسة من عشرة (مثلية); الحصول على نسبة نجاح 50٪ في اختيار الأشخاص القادرين
印地语:दस में से पांच का चयन करना (मुहावरा); सक्षम लोगों का चयन करने में 50% सफलता दर होना
拼音:bá shí dé wǔ
繁体:拔十得五
拔十得五的意思:拔,选拔。指选拔人才时,从十个中能选拔出五个来。形容选拔人才的难度较大,也指选拔人才的数量不多或质量不够理想,有时也用于自谦选拔人才的能力有限。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选拔人才
近义词:百里挑一、选贤与能、知人善任、量才录用、甄奇录异
反义词:滥竽充数、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良莠不齐、拔苗助长
成语接龙:五湖四海、五花八门、五彩缤纷、五谷丰登、五光十色、五体投地、五颜六色、五马分尸、五脏六腑、五子登科、五风十雨、五合六聚、五脊六兽、五劳七伤、五里雾中、五内如焚、五雀六燕、五日京兆、五色无主、五世其昌
出处:《新唐书·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造句:1. 在这次基层干部选拔中,由于候选人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最终只能拔十得五,勉强凑齐了五个合格的人选。
2. 这位老教授常说自己识人能力有限,选拔弟子时往往拔十得五,能有一半成才已算不错。
3. 公司人力资源部在招聘高级工程师时,面对众多简历虽严格筛选,结果仍拔十得五,可见高端人才的稀缺。
4. 古代科举考试中,能通过乡试的举子本就不多,考官常感慨拔十得五已是难得的佳绩。
5. 尽管训练营报名者众多,但真正具备专业潜力的学员寥寥无几,教练组最终只能拔十得五,组建了这支队伍。
6. 他在选拔项目组成员时力求公正,无奈符合要求的人才太少,最终拔十得五,勉强完成了组队任务。
7. 这所艺术院校招生标准严格,每年报考者上千人,能通过专业考核的不过拔十得五,竞争异常激烈。
8. 面对人才市场的现状,企业HR感叹如今招聘真是拔十得五,想要找到完全匹配岗位的人实在太难。
拔十得五的成语故事: 唐朝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史称“开元盛世”。然而,在这看似鼎盛的时期,朝廷选拔人才的制度却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当时的吏部负责官员选拔,尚书和侍郎作为主管官员,虽身负知人善任的重任,却常常因各种因素难以选拔出真正的贤才。
张九龄,这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宰相,对此深有感触。他在担任吏部侍郎期间,曾多次向唐玄宗进言,论述选拔人才的重要性与艰难性。他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人才,而选拔人才并非易事。即使是最为公正、最有眼光的官员,在选拔过程中也难免会有遗漏或误判。他在一份奏折中写道:“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意思是说,吏部的尚书和侍郎都是因贤能而被任命的,难道他们不能识别人才吗?只是识别人才实在太难了,如果从十个人中能够选拔出五个真正有才能的人,也就可以了。
张九龄的这番话,并非是在为吏部官员开脱,而是对人才选拔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才的发现和任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一方面,许多有才能的人可能因为出身低微、缺乏门路而被埋没;另一方面,一些官员在选拔时可能会受到人情关系、利益诱惑等因素的干扰,导致选拔结果不尽如人意。张九龄提出“拔十得五”,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选拔官员的一种期望——即使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也要力求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拔出尽可能多的贤才。
有一次,朝廷要选拔一批地方县令,张九龄亲自参与考核。他深知县令是亲民之官,关系到一方百姓的福祉,因此考核极为严格。他不仅要看考生的文章策论,还要考察他们的实际治理能力和品德修养。经过多轮筛选,从最初的百名候选人中,最终确定了五十人。虽然这个结果在一些人看来已经很不错,但张九龄却依然忧心忡忡。他对身边的同僚说:“此次选拔,虽拔十得五,但仍有半数人才未能脱颖而出,是我等失职啊!”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张九龄积极改革选拔制度,主张打破门第观念,不拘一格降人才。他鼓励各级官员举荐有才能的人,即使是平民百姓,只要有真才实学,也可以得到任用。他还加强了对选拔过程的监督,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在他的努力下,唐朝的人才选拔制度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也选拔出了一批有识之士,为开元盛世的延续做出了贡献。
“拔十得五”这个成语,就这样随着张九龄的故事流传了下来。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才选拔的艰难,也提醒着后人,在任何时代,识别人才、任用人才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这个成语也告诫我们,在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识才能力时,要保持客观和谦逊,认识到人才选拔的不易,不苛求完美,只要尽到最大的努力,能够选拔出一定数量的贤才,也就问心无愧了。

英文:to select five out of ten (idiom); to have a 50% success rate in choosing able people
法语:sélectionner cinq sur dix (expression idiomatique) ; avoir un taux de réussite de 50 % dans le choix des personnes capables
西班牙语:seleccionar cinco de cada diez (modismo); tener una tasa de éxito del 50% en la elección de personas capacitadas
俄语:отбирать пять из десяти (идиома); иметь 50% процент успеха в выборе способных людей
德语:fünf von zehn auswählen (Redewendung); eine Erfolgsrate von 50% bei der Auswahl fähiger Menschen haben
日语:十人から五人を選ぶ(慣用句);有能な人を選ぶ際に50%の成功率を持つ
葡萄牙语:selecionar cinco de dez (expressão idiomática); ter uma taxa de sucesso de 50% na escolha de pessoas capazes
意大利语:selezionare cinque su dieci (modismo); avere un tasso di successo del 50% nella scelta delle persone capaci
阿拉伯语:اختيار خمسة من عشرة (مثلية); الحصول على نسبة نجاح 50٪ في اختيار الأشخاص القادرين
印地语:दस में से पांच का चयन करना (मुहावरा); सक्षम लोगों का चयन करने में 50% सफलता दर हो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