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字成语正文

不伏烧埋的意思解释_造句_反义词_近义词_成语故事

成语:《不伏烧埋
拼音:bù fú shāo mái
繁体:不伏燒埋
不伏烧埋的意思:指不认罪服法,也比喻蛮横不讲理,不肯接受惩罚或批评。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态度蛮横

近义词:桀骜不驯、蛮横无理、不服管教、强词夺理、执迷不悟
反义词:俯首帖耳、认罪伏法、心悦诚服、甘拜下风、悔过自新
成语接龙:埋天怨地、地动山摇、摇旗呐喊、喊冤叫屈、屈指可数、数典忘祖、祖祖辈辈、辈辈相传、传宗接代、代人受过、过目不忘、忘恩负义、义不容辞、辞旧迎新、新陈代谢、谢天谢地、地久天长、长年累月、月黑风高、高枕无忧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你休得要逞精神,抖擞威风,你道是不伏烧埋,准备着枷稍上长钉。”

造句:1. 面对铁证,他仍不伏烧埋,在法庭上大声狡辩。
2. 这个惯犯屡教不改,每次被抓都不伏烧埋,态度极其嚣张。
3. 他明明做错了事,却不伏烧埋,反而指责别人故意针对他。
4. 对于父母的批评,他总是不伏烧埋,依旧我行我素。
5. 那些不伏烧埋的歹徒,最终都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6. 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他仍不伏烧埋,继续违反课堂纪律。
7. 他这种不伏烧埋的态度,让周围的人都对他感到失望。

不伏烧埋的成语故事: 北宋年间,梁山泊英雄李逵性情刚烈,最恨奸佞小人。一日,他下山采购粮草,行至杏花村时,听闻酒家王林哭诉女儿满堂娇被自称“宋江”“鲁智深”的人抢走。李逵怒不可遏,以为山寨兄弟做出这等败坏名声之事,当即提着双斧返回梁山,直奔聚义厅。
宋江见李逵怒气冲冲,忙问缘由。李逵将王林的哭诉复述一遍,痛斥宋江和鲁智深强抢民女,玷污梁山清白。宋江百般解释自己并未下山,鲁智深也一脸茫然,但李逵此刻已被怒火冲昏头脑,根本不听分辩,反而掀翻桌子,扬言要与二人当面对质。宋江无奈,只得与鲁智深随李逵前往杏花村对质。
来到王林酒家,王林一见宋江,却连连摇头:“不是他!抢我女儿的人脸上有颗黑痣,身材也比宋头领矮些。”李逵这才知道自己搞错了,顿时面红耳赤。原来,是两个地痞流氓冒名顶替,如今早已逃之夭夭。宋江虽未责怪李逵,但李逵心中愧疚,执意要将功补过,主动请缨捉拿歹徒。
三日后,李逵在邻县抓获了那两个冒名的无赖。公堂之上,二人起初还百般抵赖,说自己只是路过,并未抢人。王林上前指认,拿出歹徒掉落的玉佩为证,可他们仍不伏烧埋,甚至恶语相向:“你这老儿休要胡说!不过是想讹诈钱财罢了!”李逵见他们如此嚣张,怒喝一声:“铁证如山,还敢狡辩!”说着便要动手,被宋江拦住。
宋江对歹徒厉声道:“你们冒我梁山之名,作恶多端,如今人证物证俱在,若再执迷不悟,休怪我梁山好汉替天行道!”那二人见李逵凶神恶煞,宋江义正辞严,知道再抵赖也无用,这才瘫软在地,磕头认罪。最终,歹徒被押入县衙,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此事过后,李逵对自己的鲁莽懊悔不已,宋江却劝慰道:“知错能改便好,只是日后遇事需冷静,不可仅凭一时冲动便认定是非。”李逵点头称是,自此遇事多了几分沉稳。而“不伏烧埋”这个成语,也随着这个故事流传下来,用来形容那些明明有错却拒不认罪、蛮横不讲理的人。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李逵的刚直性格,也告诉后人:做人应明辨是非,知错就改,切不可心存侥幸,否则纵有百般狡辩,最终也难逃公道。正如古语所言:“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伏烧埋者,终究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
英文:refuse to admit guilt or submit to punishment
法语:refuser de reconnaître sa faute ou de se soumettre à la punition
西班牙语:negarse a admitir la culpa o someterse al castigo
俄语:отказываться признать вину или подчиниться наказанию
德语:ablehnen, die Schuld einzuräumen oder der Bestrafung zu unterliegen
日语:罪を認めず、罰に服さない
葡萄牙语:negar-se a admitir a culpa ou submeter-se à punição
意大利语:rifiutare di ammettere la colpa o sottomettersi alla punizione
阿拉伯语:رفض الاعتراف بالذنب أو الخضوع للإعدام
印地语:अपराध स्वीकार करने या सजा को स्वीकार करने से इनकार कर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