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字成语正文

比权量力的意思解释_造句_反义词_近义词_成语故事

成语:《比权量力》
拼音:bǐ quán liàng lì
繁体:比權量力
比权量力的意思: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指比较双方的实力,以决定对策。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比较实力

近义词:权衡利弊、审时度势、量力度德、比物假事、度德量力
反义词:不自量力、鲁莽行事、草率从事、轻举妄动、盲目行动
成语接龙:力不从心、心口如一、一表人才、才高八斗、斗转星移、移花接木、木已成舟、舟车劳顿、顿足捶胸、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安居乐业、业精于勤、勤能补拙、拙口笨舌、舌战群儒、儒道互补、补偏救弊、弊绝风清、清尘浊水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注:成语“比权量力”由后世从史书中概括而来,核心思想见于对诸侯势力比较的论述。)

造句:1. 在谈判桌上,双方代表比权量力后,最终达成了互利共赢的协议。
2. 战前指挥官需比权量力,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
3. 企业在拓展市场前,必须比权量力,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
4. 历史上许多联盟的形成,都是基于各国比权量力后的战略选择。
5.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外交家们通过比权量力来维护国家的最大利益。
6. 在团队合作中,成员之间应比权量力,合理分配任务以提高效率。
7. 投资者在选择项目时,比权量力是降低风险的重要环节。
8. 两国比权量力后,决定通过对话而非军事冲突解决边境争端。

比权量力的成语故事: 战国末年,秦王朝因暴政引发天下大乱,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六国贵族纷纷复辟,一时间中原大地战火纷飞。在众多豪杰中,项羽与刘邦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他们的兴衰成败,正是“比权量力”这一智慧的生动写照。
项羽出身楚国贵族,自幼力能扛鼎,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他凭借破釜沉舟的勇气在巨鹿之战中击溃秦军主力,威震诸侯,成为各路反秦义军的领袖。此时的项羽手握四十万重兵,盘踞关中,而刘邦仅有十万兵马,屯兵灞上。项羽的谋士范增建议:“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史记·项羽本纪》)然而项羽自恃实力强盛,未能客观比权量力,既未察觉刘邦“约法三章”收拢民心的政治智慧,也忽视了韩信、张良等人才的潜在价值,最终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埋下祸根。
反观刘邦,虽实力远逊于项羽,却深谙比权量力之道。他采纳萧何建议,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逐步蚕食关中。在彭城之战大败后,刘邦冷静分析双方实力:项羽虽勇,却刚愎自用;楚军虽强,却粮草匮乏且树敌众多。于是他联合英布、彭越等诸侯,利用项羽陷入齐地战乱之机,重整旗鼓。尤其在鸿沟对峙时,刘邦通过比权量力,意识到楚军虽锐气正盛,但久战必疲,遂采取“持久消耗”策略,同时派韩信攻占河北,形成战略包围。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汉军以绝对优势围歼楚军,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立汉朝。
这段历史深刻印证了比权量力的重要性:项羽因忽视实力对比的动态变化而败,刘邦因精准权衡利弊而胜。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比权量力不仅是军事谋略的核心,更是人生处世的智慧——唯有客观评估自身与对手,方能在变局中把握先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英文:compare power and assess strength
法语:comparer le pouvoir et évaluer la force
西班牙语:comparar el poder y evaluar la fuerza
俄语:сравнивать власть и оценивать силу
德语:Macht vergleichen und Stärke bewerten
日语:権力を比較し、力を量る
葡萄牙语:comparar o poder e avaliar a força
意大利语:confrontare il potere e valutare la forza
阿拉伯语:مقارنة السلطة وتقييم القوة
印地语:शक्ति की तुलना और माप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