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字成语正文

不成体统的意思解释_造句_反义词_近义词_成语故事

成语:《不成体统》
拼音:bù chéng tǐ tǒng
繁体:不成體統
不成体统的意思: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或指事物不符合体制、格局。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言行没有规矩
/
近义词:不拘小节、不合时宜、放荡不羁、无法无天、乱七八糟、颠三倒四、杂乱无章、乌烟瘴气、一团乱麻、不成规矩
反义词:规规矩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井井有条、有板有眼、中规中矩、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端端正正、堂堂正正
成语接龙:统筹兼顾、统而言之、统一口径、统购统销、统一战线、统规统矩、统理阴阳、统一天下、统合部伍、统观全局、统摄群伦、统御万机、统制经济、统而言之、统算盈亏、统收统支、统管全局、统揽大权、统合资源、统理万事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造句:1. 宴会上,他当众大声喧哗,实在不成体统。
2. 这些孩子在课堂上追逐打闹,简直不成体统。
3. 他穿着拖鞋参加正式会议,显得不成体统。
4. 这场婚礼办得如此混乱,真是不成体统。
5. 图书馆里大声打电话,太不成体统了。
6. 他在长辈面前说粗话,实在不成体统。
7. 公司年会上,有人喝醉后失态,真是不成体统。
8. 教室里桌椅东倒西歪,不成体统。
9. 宴会上餐具摆放混乱,不成体统。
10. 他在正式场合穿着随意,显得不成体统。

不成体统的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专权,废黜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拥兵自重,把持朝政,使得朝廷上下一片混乱。
建安元年(196年),献帝在杨奉、董承等大臣的护卫下,从长安逃往洛阳。一路上颠沛流离,缺衣少食,狼狈不堪。到达洛阳后,宫殿早已被董卓烧毁,献帝只能暂时住在已故中常侍赵忠的府中。由于国库空虚,连百官的俸禄都无法发放,官员们只能自己出去寻找食物,有的甚至饿死在荒野之中。
当时,曹操在山东招兵买马,势力逐渐壮大。他得知献帝的处境后,决定将献帝迎接到许昌,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派大将曹洪率军前往洛阳迎接献帝。献帝和大臣们见到曹洪带来的军队,以为是来保护他们的,非常高兴。
然而,当献帝等人到达许昌后,才发现曹操的真实目的。曹操表面上对献帝恭敬有加,实际上却将他软禁起来,独揽朝政。曹操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断排挤和打压朝中的异己势力,使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有一次,曹操在许昌修建了一座宫殿,名为“建始殿”。宫殿建成后,曹操邀请献帝和百官前往参加落成典礼。在典礼上,曹操故意让献帝坐在侧边的位置,而自己则坐在主位上,接受百官的朝拜。献帝虽然心中不满,但迫于曹操的势力,只能忍气吞声。
典礼结束后,曹操又在殿内设宴款待百官。在宴会上,曹操的部下们个个耀武扬威,大声喧哗,根本不把献帝和其他大臣放在眼里。有的甚至在宴会上拔剑起舞,互相争斗,场面一片混乱。献帝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十分悲愤,他觉得自己身为天子,却受到如此的侮辱,实在是不成体统。
从此以后,献帝更加看清了曹操的野心,也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曹操手中的一个傀儡。他不甘心就这样被曹操控制,于是暗中联络董承等人,密谋除掉曹操。然而,事情最终败露,董承等人被曹操杀害,献帝也因此受到了更加严密的监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规矩和秩序,就会变得混乱不堪,人民也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遵守规矩,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否则就会像故事中的曹操部下一样,不成体统,遭到别人的唾弃。
/
英文:be out of form
法语:hors de propos
西班牙语:fuera de lugar
俄语:не вписываться в порядок
德语:außer Form
日语:体裁が悪い
葡萄牙语:fora de forma
意大利语:fuori luogo
阿拉伯语:خارج الشكل
印地语:आकार से बाह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