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爱老慈幼》
拼音:ài lǎo cí yòu
繁体:愛老慈幼
爱老慈幼的意思: 爱护老人和儿童。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很有礼貌。

近义词: 尊老爱幼、恤老怜贫、扶老携幼、爱幼恤老。
反义词: 虐老欺幼、欺老凌弱、恃强凌弱、以强凌弱。
成语接龙: 幼学壮行、行将就木、木人石心、心口如一、一步登天、天荒地老、老气横秋、秋毫无犯、犯上作乱、乱箭攒心、心花怒放、放虎归山、山珍海味、味同嚼蜡、蜡屐登山、山盟海誓、誓不两立、立竿见影、影影绰绰、绰约多姿。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廪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虽未直接出现“爱老慈幼”,但体现了相关理念,后固定为此成语。
造句:
1.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具有爱老慈幼的传统美德。
2. 社区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倡导大家爱老慈幼。
3. 这个小村庄里的人们都很淳朴,他们爱老慈幼,相处得十分和睦。
4. 学校开展了爱老慈幼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们懂得关爱身边的老人和孩子。
5. 志愿者们始终秉持着爱老慈幼的精神,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6. 他一生爱老慈幼,深受邻里的尊敬和爱戴。
7. 爱老慈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8.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传承爱老慈幼的优良传统。
爱老慈幼的成语故事:
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山村里,住着一位名叫阿明的年轻人。他为人善良,心地淳朴,村子里的人都很喜欢他。阿明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勤劳善良的农民,他们从小就教导阿明要懂得爱老慈幼,尊重每一个人。
村里有一位年迈的老人,姓王,王爷爷的子女都外出打工了,很少回来。阿明看到王爷爷一个人生活,便主动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每天清晨,阿明都会早早地来到王爷爷家,帮他打扫院子,挑水劈柴。有时候还会陪王爷爷聊聊天,听他讲述过去的故事。王爷爷身体不好,经常会生病,阿明就会陪着他去看郎中,为他抓药煎药。在阿明的悉心照料下,王爷爷的身体逐渐好了起来,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除了照顾王爷爷,阿明对村里的孩子们也十分关爱。村里有一所简陋的学堂,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知识。阿明经常会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去学堂帮忙,教孩子们读书识字,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他还会用自己的零花钱为孩子们买一些文具和书籍,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孩子们都很喜欢阿明,把他当成自己的大哥哥,有什么心里话都会跟他说。
有一年,村里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洪水。洪水来势汹汹,很快就淹没了许多房屋和农田。村民们都陷入了恐慌之中,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阿明看到这种情况,立刻挺身而出,组织大家进行抢险救灾。他带领着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先把村里的老人和孩子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转移的过程中,阿明背着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奶奶,趟着齐腰深的洪水,一步一步地向高处走去。他的脚被锋利的石头划破了,鲜血直流,但他没有丝毫的怨言,依然坚持把老奶奶安全地送到了目的地。
接着,阿明又返回村里,帮助其他村民抢救财物。他不顾自己的安危,一次次地冲进被洪水淹没的房屋,把重要的物品搬出来。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也都纷纷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地对抗洪水。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洪水终于退去了,村子里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洪水退去后,村里的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但是,很多家庭都变得一贫如洗,孩子们也面临着失学的困境。阿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尽自己的所能帮助这些家庭和孩子。他四处奔走,向外界寻求帮助。他写了一封封求助信,寄给了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同时,他还组织村民们开展了生产自救活动,帮助大家重新种植农作物,恢复生产。
在阿明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个小村庄的遭遇,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慈善机构送来了一批批的物资和捐款,爱心人士也为孩子们捐赠了大量的学习用品和书籍。村里的孩子们又可以重新回到学堂,继续他们的学业。村民们的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他们对阿明充满了感激之情。
阿明爱老慈幼的事迹传遍了整个村庄,也传到了周围的村子。人们都被他的
拼音:ài lǎo cí yòu
繁体:愛老慈幼
爱老慈幼的意思: 爱护老人和儿童。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很有礼貌。

近义词: 尊老爱幼、恤老怜贫、扶老携幼、爱幼恤老。
反义词: 虐老欺幼、欺老凌弱、恃强凌弱、以强凌弱。
成语接龙: 幼学壮行、行将就木、木人石心、心口如一、一步登天、天荒地老、老气横秋、秋毫无犯、犯上作乱、乱箭攒心、心花怒放、放虎归山、山珍海味、味同嚼蜡、蜡屐登山、山盟海誓、誓不两立、立竿见影、影影绰绰、绰约多姿。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廪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虽未直接出现“爱老慈幼”,但体现了相关理念,后固定为此成语。
造句:
1.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具有爱老慈幼的传统美德。
2. 社区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倡导大家爱老慈幼。
3. 这个小村庄里的人们都很淳朴,他们爱老慈幼,相处得十分和睦。
4. 学校开展了爱老慈幼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们懂得关爱身边的老人和孩子。
5. 志愿者们始终秉持着爱老慈幼的精神,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6. 他一生爱老慈幼,深受邻里的尊敬和爱戴。
7. 爱老慈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8.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传承爱老慈幼的优良传统。
爱老慈幼的成语故事:
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山村里,住着一位名叫阿明的年轻人。他为人善良,心地淳朴,村子里的人都很喜欢他。阿明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勤劳善良的农民,他们从小就教导阿明要懂得爱老慈幼,尊重每一个人。
村里有一位年迈的老人,姓王,王爷爷的子女都外出打工了,很少回来。阿明看到王爷爷一个人生活,便主动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每天清晨,阿明都会早早地来到王爷爷家,帮他打扫院子,挑水劈柴。有时候还会陪王爷爷聊聊天,听他讲述过去的故事。王爷爷身体不好,经常会生病,阿明就会陪着他去看郎中,为他抓药煎药。在阿明的悉心照料下,王爷爷的身体逐渐好了起来,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除了照顾王爷爷,阿明对村里的孩子们也十分关爱。村里有一所简陋的学堂,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知识。阿明经常会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去学堂帮忙,教孩子们读书识字,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他还会用自己的零花钱为孩子们买一些文具和书籍,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孩子们都很喜欢阿明,把他当成自己的大哥哥,有什么心里话都会跟他说。
有一年,村里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洪水。洪水来势汹汹,很快就淹没了许多房屋和农田。村民们都陷入了恐慌之中,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阿明看到这种情况,立刻挺身而出,组织大家进行抢险救灾。他带领着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先把村里的老人和孩子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转移的过程中,阿明背着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奶奶,趟着齐腰深的洪水,一步一步地向高处走去。他的脚被锋利的石头划破了,鲜血直流,但他没有丝毫的怨言,依然坚持把老奶奶安全地送到了目的地。
接着,阿明又返回村里,帮助其他村民抢救财物。他不顾自己的安危,一次次地冲进被洪水淹没的房屋,把重要的物品搬出来。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也都纷纷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地对抗洪水。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洪水终于退去了,村子里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洪水退去后,村里的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但是,很多家庭都变得一贫如洗,孩子们也面临着失学的困境。阿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尽自己的所能帮助这些家庭和孩子。他四处奔走,向外界寻求帮助。他写了一封封求助信,寄给了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同时,他还组织村民们开展了生产自救活动,帮助大家重新种植农作物,恢复生产。
在阿明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个小村庄的遭遇,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慈善机构送来了一批批的物资和捐款,爱心人士也为孩子们捐赠了大量的学习用品和书籍。村里的孩子们又可以重新回到学堂,继续他们的学业。村民们的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他们对阿明充满了感激之情。
阿明爱老慈幼的事迹传遍了整个村庄,也传到了周围的村子。人们都被他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